close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表現在三方面:

一、 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

一般來說人們傾向於迴避那些他們認為超過其能力所及的任務和情境,而承擔並執行那些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因此,高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傾向於選擇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往往採取拖延、試圖迴避的方式來處理困難的任務。

二、 影響個體的努力和對待困難的態度

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夠堅持下去。當被困難纏繞時,那些對其能力懷疑的個體越會放鬆努力、或完全放棄,但有很強的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則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戰。

三、 影響個體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

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在與環境作用時,會過多地思考個人的不足,將潛在的學習困難看得比實際更嚴重。這種思想會產生心理壓力,使其將更多注意力轉向可能的失敗和不利的結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運用其能力實現目標。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將注意力集中於情境的要求上,並被障礙激發出更大的努力。

在學習的過程裡,對於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來說,老師們總是抱持著多鼓勵、少責罵的態度,只要孩子願意努力,哪怕再辛苦,老師總是願意去付出、願意去教導他們,只盼能教給孩子更多知識,更願他們學得快樂又學得好,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正確的學習態度。

只是在課堂上長期的鼓勵所建立的自信心,也需要家長以相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才能夠使孩子真正相信自己。

在課堂上無數的讚美,有時侯還抵不過父母一句發自內心的褒獎。畢竟,孩子最愛的還是父母,父母在家中的教養態度,讓孩子養成的學習態度、自信心,遠比課堂上短短數小時的效用還要大上許多。最常碰到的情況是,當孩子很努力的完成題目要求的圖卡後,看見孩子認真確實的態度,或許結果有點小瑕疵,但我們總會以整體的表現,肯定他的付出。之後孩子一定會做一個動作,(如果家長在場的話)就是跑到自己親愛的爸爸媽媽面前,展現自己亮麗的成果,期待親愛的爸爸媽媽給予讚美。可是在爸爸媽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下,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就是:「你這裡沒有對齊」、「唉啊!你這題不對喔」、「你這邊的紀錄,線突出去了」!頓時會撒嬌的孩子就會幾乎躺到親愛的爸爸媽媽身上,賴著說:「人家沒注意到嘛!」其他的孩子就鼻子摸一摸,不發一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常常在老師眼中看來行為表現得不錯的孩子,卻是沒有信心的孩子,詢問之下,原來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覺得孩子可以更好,於是乎言詞間常常出現「怎麼這麼粗心大意考九十九分呢?」或是「九十九分,如果沒有粗心錯的話,就會一百分囉」!

久而久之,孩子在質疑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總覺得自己迎合不了父母的期許,更有的還產生,「我就是這樣差勁」,「我永遠不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這樣的情況。

自我效能感,就是過去行為的成敗經驗之下形成的,如果環境不停的給孩子正向的回饋,有成功的經驗就會累積相對的成就感,如果讓學校與家裡都採取同樣立場,對於孩子的付出,不斷的給予正面回應與肯定,相信孩子也能感受到,進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期許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能擁有最大的學習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ianhs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